新闻动态

第十六届北京市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决赛成功举办

2024-12-05


2024121日,第十六届北京市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决赛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顺利举行。此次演讲比赛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承办。



本届决赛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14名评委评分,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两位外籍教师进行提问与对话。



开幕式上,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教学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董竹娟致开幕词。首先,她代表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向各位从复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表示祝贺,向担任本次比赛的专家评委表示感谢。当前全国教育系统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指出我们应当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本届演讲比赛恰逢其时,所有参赛选手对于人工智能如何更好的赋能高等教育,进行了很多前瞻性的思考与探索,将为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挑战提供有益启示。

第十六届北京市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以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为题,来自全市32所院校的112名选手经过复赛严格选拔,24名选手进入决赛角逐本届演讲比赛的最高荣誉。在3分钟的定题演讲中,选手们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结合个人经历,展示出了多样的观点:AI是否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AI如何架起沟通学习的桥梁,帮助更多的人获得机会与渠道接受高等教育;定制化教育在科技赋能下不再遥不可及。但同时,选手们也阐述了使用AI作为科研助手过程中的一些弊端与担忧:学生的思维模式可能会被固化,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工具的行为可能导致学生自身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与沟通能力的降低;学术信息可能存在泄露的风险……教育的形式在变,但教书育人的核心不会变,在拥抱新事物的同时更需要坚定目标,秉承初心。即兴问答环节中,由两位外教老师根据选手的演讲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同学们各自紧扣自身演讲主旨,从个人思考延伸到社会现象,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大赛最终评选出特等奖3名、一等奖7名、二等奖14名。来自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郑蔡彬、首都医科大学的王宏伟以及国防大学的郑家意三位同学凭借优异表现获得特等奖。


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院 郑蔡彬


首都医科大学 王宏伟


国防大学 郑家意




赛后,外籍教师Ryan Liam KinslowTrefyn Paul Gaillard对参赛选手们的演讲情况进行点评。首先,两位老师均肯定了同学们的英语素养与能力。Kinslow重点强调,他看到了同学们从复赛到决赛以来的改进,从肢体语言到措辞,考虑得更加全面。Gaillard表示,在科技极大程度为教育赋能的背景下,自己作为教师希望能为学生提供更多难以被替代的帮助。


Ryan Liam Kinslow 赛后点评


Trefyn Paul Gaillard 赛后点评

闭幕式上,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主任高原教授作总结陈词。首先,她对北京市参赛高校在过去两个多月为本届比赛付出表示感谢,同时也对各位参与评分工作的评委、各位参赛选手、承办本届演讲比赛复赛和决赛的组织单位表示感谢。她强调过去的十五年意义非凡,但此刻需要大家拥抱未来,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无论是在个人抉择还是总体思考中,都希望此次比赛成为一个关键的节点,加深个人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思考。



北京市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是一年一度面向北京市非英语专业在读研究生的英语演讲赛事,受到北京市高校的广泛关注。研究生演讲比赛为北京地区广大师生提供外语交流和学习的更广阔的平台,期待更多热爱英语学习、热爱思考、热衷于搭建文化沟通桥梁的朋友们再度相会。


IMG_4856.JPG


图文:王一汀、安贞贞

审校: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