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外语系学子在“你好,北京”活动中绽放专业魅力,收获赞誉!
![](../images/calendar-icon.png)
![](../images/views-icon.png)
2024年10月18日至19日,2024“你好,北京”在京外籍人士深度体验长城文化活动在北京慕田峪长城景区成功举办。来自巴西、德国、肯尼亚、罗马尼亚等40余国的在京外籍友人齐聚一堂,登长城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英语口译专业的六名研一学生在赵竹轩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本次活动在慕田峪长城现场的口译保障工作。同学们主要负责对接重要嘉宾,并在活动现场提供口译服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活动结束后,活动承办方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对外语系学子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给外语系发来了感谢信。
图 1 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感谢信
外语系学子感悟
史一鸣:“今年十月,我和同学们一起赴慕田峪长城做志愿者。我本来还为不能全程做口译员而沮丧;但是到了现场,这种失落的感觉就消失了。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处处都能用得到我们。非遗师傅教外籍友人拓印时,我们便发挥了作用。原定的翻译老师行程太忙,只是匆匆为外籍友人翻译了一些拓印的要领,而在他们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这时,我们作为学生译员就可以把非遗老师的详尽指导翻译给他们听。当看到他们为自己的作品欣喜若狂时,我也感受到了成就感。”
王博健:“今年十月的18和19日,都可以做‘秋高气爽’的代言。‘你好北京’活动安排在周五、周六,在给我们提供宝贵的口译实践机会的同时,也让我们能够在繁忙的课业之外登高赏景、体会非遗文化的魅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露天活动的志愿口译服务,一切都令人感到新奇与快乐。19号傍晚,坐在下山的缆车上,窗外是长城剪影和落日余晖,我们几个同学手舞足蹈地交流着在本次志愿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感到非常充实,非常光荣,非常幸福。”
何玮莹:“活动当天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三。其一是外籍主持人的中文之好,鼓励我更加努力学习,才能在未来做好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其二是民乐表演搭配长城之动人心魄;民乐奏响之时,处长城之上,有北风呼啸,卷起残叶簌簌,正如节目名称所指«金戈铁马»踏风来,气吞万里河山。这样的文化传播方式是真实且有质量的,我相信在场的外宾们定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和魅力扑面而来。其三是在浮雕画体验现场,有外宾问了一些作画的注意事项以及颜料选择的问题,我立马将问题翻译给了旁边的浮雕画老师,并将老师的回答转述给了外宾。原本老师对语言一窍不通,而我对艺术一窍不通,跟外宾很难顺畅交流,但我们加在一起就能传递知识,这让我对翻译事业又有了更具象的认同感。”
王玮艺:“在这次‘你好北京’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和文化交流的魅力。作为志愿者,这不仅是一次新奇的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文化交流的快乐。无论是帮助外籍友人体验非遗,还是在表演中感受长城的壮丽,每一次互动都让我感到充实和光荣。”
图 2 陈阳(左三)与王玮艺(左四)带嘉宾体验传统文化
李雪敏:“我们作为翻译为外籍友人介绍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糖画、浮雕画、传拓等等,邀请外籍友人进行体验,并为他们解答疑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外籍友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活动结束时与他们热情告别。本次志愿活动中也有一些温暖人心的小插曲。一位外籍友人在夜色降临的时候不小心与大部队走散,我们在电话中与她积极联系,安抚情绪,最终帮助她与大部队成功汇合。通过这次志愿活动,我深刻感受到文化交流不仅仅关乎语言的沟通,更在于细节中的关怀与热情。正是这种关怀与热情,让外籍友人感到温暖、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包容开放、感受到中国文化独一无二的魅力。”
陈阳:“这是我第一次负责对接大型活动,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从前期的准备到现场的协调,每一步都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组织和沟通能力,还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当看到我们团队成功解决问题,或是得到外籍友人的感谢和认可时,我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也让我更加坚信,团队的力量是完成大型活动的关键。”
图 3 你好北京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市怀柔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旨在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国科大外语系学子在活动中不惧寒风,全力以赴,用英语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活动的顺利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此次活动中,外语系英语口译专业专任教师赵竹轩为同学们提供了指导,并在活动结束后与同学们进行了复盘和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国科大外语系的同学们不仅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也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文化感悟。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同学都更加坚定了未来的口译学习目标,也认识到口译工作中可迁移能力的重要性。同学们下定决心,未来要多参与此类活动,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用专业能力服务社会。
文字:陈阳
图片:王玮艺、陈阳
审校:孙丽冰、赵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