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党团活动 | 传承抗战精神,唱响青春旋律——“一二九”合唱比赛外语系风采展示

2024-12-13


“一二·九”运动,是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篇章。89年前,爱国青年们用坚定的步伐和铿锵的呐喊,唤醒了民族觉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与斗志。他们的爱国精神与青春热血,早已化作我们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不朽丰碑。

12月6日,在全校“一二·九”大合唱比赛的舞台上,人文学院与外语系组成的联队以一曲《黄水谣》的精彩表演,深情再现了那段激昂的抗战岁月。不仅展现了同学们的青春风采,更深刻诠释了“一二·九”运动所承载的抗战救亡精神。

一、精挑细选,传承爱国精神

在筹备阶段,经过多次讨论和筛选,联队最终选定抗战时期经典歌曲《黄水谣》作为比赛曲目。它以黄河为背景,通过音乐表达了黄河沿岸人民蒙受战争的悲苦生活和抗战的坚韧精神。演唱时,仿佛能感受到当时人们面对苦难时的坚强意志。作为一首诞生于抗战时期的经典歌曲,它蕴含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保家卫国的深沉情感,与“一二·九”运动纪念主题高度契合。


(黄水简谱)


二、勤奋排练,凝聚团队力量

从10月底开始,联队全员便投入了紧锣密鼓的赛前排练。每周一和周六,大家准时集合,克服天气和课程的干扰,专注于作品的每个细节。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大家从发声技巧到和声配合反复打磨,每一个音符都力求精准,每一处情感都细细琢磨。从音准到情感,从咬字到气息,大家在一次次的演练中不断突破自我。带教的李老师为此也投入了大量心血,用耐心和专业为团队提供了有力支撑。排练期间,同学们不仅磨合了演唱技艺,更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逐步形成默契,彰显了和谐团结的精神风貌。


(日常排练剪影)


在日常排练活动的间隙,系里为排练的师生送去关心和温暖,让同学们能够充满能量地投入之后的排练,气氛变得更加融洽。在一次次这样的点滴关怀中,队员们的心也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三、舞台绽放,深情演绎历史

比赛当天,联队同学于下午来到雁栖湖校区,参加演出前的排练。同学们抓紧时间开嗓、调整细节,为正式演出做好一切准备。李老师安抚着大家紧张的心情,耐心地提醒上台前和表演时的注意事项。


(赛前准备剪影)


晚上六点,比赛正式开始,联队作为第八个队伍上场,贡献出一场精彩纷呈、层次丰富且一气呵成的表演。钢琴声响起,一段慷慨激昂的朗诵将观众带回烽火连天,满目疮痍的抗战年代;朗诵完毕,女高和女中声部同时开唱,两个声部层次分明,和谐美妙,让我们感受到战争前黄河畔农忙时期的欢乐。主旋律的女高音清丽婉转,和声的女中音平和丰满。伴舞同学的动作流畅有力,与音乐相得益彰,充满表现力。视觉、听觉与情感与完美结合,展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物资丰饶的幸福场景。但到了乐曲的第二部分,侵略者的到来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高昂的乐曲急转之下,四个声部低沉颤抖的嗓音展现了河东人民痛苦但不屈的怒吼;结束部分歌声传递出妻离子散、物是人非,人们四处逃亡的悲惨画面,悲怆之情达到顶峰。联队以充满感染力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整场演出无一不彰显着联队的努力与实力。

全场表演中指挥同学以精准的节奏掌控全局,钢琴伴奏流畅自如,为表演注入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整场演出情感真挚、顺利圆满。在那段烽火岁月中,先辈们以血肉之躯书写悲壮篇章;而今天,作为新时代青年,同学们用满腔热情和歌声致敬历史,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比赛现场瞬间)


四、喜悦相拥,友谊书写篇章

表演结束后,联队成员与老师们一起拍下温馨的合影,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赛后,大家彼此交流心得,回忆排练中的点滴,整个团队洋溢着喜悦与感动。人文学院与外语系联队用歌声诉说历史、赞美青春。这次经历加强了同学间深厚的友谊,留下了一段令人难忘的青春记忆。


(人文学院-外语系联队师生合影)


赛后,系里的老师们还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奖品,表达了对同学们辛勤付出的肯定与鼓励。系里的老师和同学们留下合影,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跳动的心在这一晚同频共振。


(外语系师生合影留念)


图片来源:于秀博、冯子慧、周晓庆、王博健

文字:林佳颖、万哲清

审校:徐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