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活动 | 外语系2024党支部组织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加强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外语系2024党支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活动,于5月16日上午组织党员前往民族文化宫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
展览分为“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个单元,共展出1500余件文物古籍,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展示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的过程,生动再现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壮大的脉络,为观众铺展开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
踏入展厅,支部成员们立刻被丰富的文物古籍所吸引。展柜中,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物静静陈列,从精美的青铜器、绚丽的民族服饰,到珍贵的古籍文献,无不诉说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泛黄的古籍上,记录着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精美的工艺品,展现着不同民族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与审美情趣。这些文物古籍以直观而生动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在交流互鉴中不断融合发展的壮阔画卷。通过本次参观,大家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参观结束后,支部成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支部组织委员罗文欣感慨道:“今天特别幸运,不仅和党员同志们一起参观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展览馆,还偶遇了少数民族学生参观团,我们和他们一起体验了“拥抱楷模”虚拟合影。从古色古香的屏风和家具,到历朝历代皇帝与少数民族首领交流的诏令,这些都是往昔各民族友好团结的见证。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陈列的颜色鲜艳的民族服饰和少数民族乐器,正因为千百年间的文化交流互鉴,这些珍贵的艺术与文化才得以传承至今,汇聚成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星河。”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支部成员们领略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更增强了大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未来,支部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党员的责任担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图片:张韩络、罗文欣
文字:张韩络
审核:徐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