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高层次英语教学并具有科研能力的高级英语人才。
二、培养类型及学习年限
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半(三学期),教学实践、论文撰写直至毕业答辩共一年半。必须修满35学分才能获得毕业答辩资格,其中30学分为课程学习,5学分为必修环节。
三、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包括:1)二语习得;2)语言对比;3)语言测试;4)语料库语言学;5)语音学与音系学;6)文体学;7)认知语言学;8)心理语言学;9)社会语言学 等。
四、培养方式
授课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实行导师小组负责制。
五、课程体系及学分
1. 课程设置及学分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公共学位课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二外语 |
36 18 18 32 |
1 1 1 2 |
专业学位课
(学科基础课) |
学术写作 语言学流派 句法学 语义学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第二语言习得 语音学与音系学 研究设计与统计 |
36 36 32 32 36 32 36 32 |
2 2 2 2 2 2 2 2 |
专业选修课
(专业基础课) |
英美文学 英语史 词汇学 语篇分析 语言测试 社会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语料库语言学 文体学 认知语言学 语用学 论文写作 |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36 20 36 20 20 |
1 1 1 1 1 1 1 1 2 1 2 1 1 |
公共选修课 |
包括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类课程等 |
|
|
讲座 |
学科发展前沿讲座等 |
|
|
注:总共36学分,686学时。
2. 课程安排:
原则上,本项目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必须选上。安排如下:
1)第一学期:
学位课:学术写作、语言学流派、语音学及音系学、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 (总共9学分)
专业选修课:文体学、英语史*、英美文学选读 (总共3学分)
2)第二学期:
学位课:二外(日/德/法/俄)、句法学*、语义学、语言研究设计与统计、二语习得* (总共10学分)
专业选修课:语篇分析、语用学、词汇学、论文写作* (总共4学分)
3)夏季学期:
语言学前沿知识系列讲座
4)第三学期:
学位课: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总共2学分)
专业选修课:语言测试、对比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总共8学分)
注:
1. 带“*”的课程系为目前还未正常开出的课程。
2. 根据规定,课程学习中除了必修公共学位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及二外)之外,至少应选一门其他院、系开设的公共选修课。
3. 二外本系没有的语种,或外请教师,或赴外校修课。
六、必修环节及要求:
1. 开题报告1学分。做开题报告前三天须提交完整的书面报告以及完成所要求的一切填表手续,使系及评判小组事前能够熟悉内容,以便做出更有效的评判。
2. 中期考核2学分。做中期报告前三天须提交完整的书面报告以及完成所要求的一切填表手续,使系及评判小组事前能够熟悉内容,以便做出更有效的评判。
其中:向导师提交书面的论文进展1学分。
书面论文进展包括4篇书面报告:开题至中期考核前2篇;中期考核后至学期末寒假前2篇。导师在每篇报告后写出评论或意见,并视报告的质量及实际的论文进展决定是否给予学分。所有报告须提交系一份存档。
3. 预答辩环节。做预答辩前一至二周须提交完整的论文,使系及评判小组事前能够熟悉内容,以便做出更有效的评判。
教学实践2学分。在系指定的教师指导下,圆满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及教学辅助任务;向指导教师提供书面总结报告,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论或意见之后上交外语系,系教学负责人将主要视指导教师意见决定是否给予学分。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院直属院系在开题报告环节中实行相对标准考核。实行原则上相对比例90%的通过率。对于未通过考核的研究生,允许再进行一次开题报告,对于两次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将按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进行分流。
七、学位论文
论文撰写须在第三年的3月初前全部完成,并准备送往论文评阅人评阅。每篇论文的评阅人至少3人,其中包括1位外校专家。
4月底或5月中进行论文答辩,并准备好全部材料上报院学位评委会审定。一般为5月20日左右。
上报院学位评委会审定的材料中必须包括学生在学期间在指定范围内刊物上正式发表的涉及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原件或复印件),或刊物出版单位出具的拟刊登该论文的证明。否则不予授予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