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领读红色经典——外语系2019级研究生学习红色经典活动

  • 刘文彬
  • 2019-09-26
  • 911

       9月22日下午18:30,外语系2019级研究生与人文学院、心理学系齐聚雁栖湖校区教一·306,参加了由人文学院联合团委组织的“名家领读经典”活动。此次讲座为时两个小时,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原纪委书记、原副校长马石庄教授,带领新生学习了红色经典——《毛泽东选集》。

       讲座一开始,马老师首先阐明了一个问题,即:经典何以成为经典?那么为何必读经典呢?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经典总是与伟人偕行,因为伟人具备常人所缺乏的创造力与前瞻性,故而能够实现超越,而我们要做“实在的学问”,就要诵读经典,汲取营养。  

       说到做学问,马老师表示人文社科类的学问最难做,因为没有纯粹的、绝对中立的人文社会科学,故而做学问要能够“上马打天下,下马写文章”。王阳明深受尊崇,因为他既是大儒,又是军事家;既是文章好手,又是治世能才,毛泽东同志亦是如此。他们所书的经典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道理。

       马老师继而讲到《毛泽东选集》何以成为经典?首先作为一名有志青年,毛泽东同志好读书,他的一生都在读书。马老师在这里把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比喻为“学霸”。广博而深入的阅读使得他在思想上有着超乎常人的进步。在那个年代广为流传的三大评论中,毛泽东同志创办的湘江评论便占有一席之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时年三十一岁的他顺利成为国民党中宣部代部长,已经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

       其实当时毛泽东同志的生活水准早已超出常人,但他从未在思想上懈怠,而是钻研探索国家出路。1925年,他发表了文章,提出为什么要革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统治,为了人民得到经济幸福。《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对于农民力量的正确认识。马老师表示中国革命是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这里呼应了他开始提出的“上马打天下,下马写文章”的观点。毛泽东同志一直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身体力行,通过调查去回答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通过调查去解决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在谈到《实践论》《矛盾论》时,马老师又用师生关系为例作出了生动的诠释。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在谈到《论十大关系》时,马老师结合实际,表示现在仍然有很多关系很难处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马老师也用法制相关的事例作出了解释。最后针对同学们的提问,马老师表示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书中的理想是指引实践的向导,如果没有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便无法建造新中国。

       此次经典诵读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于经典著作,特别是以《毛泽东选集》为代表的红色经典的认识,诵读经典是精神力量的汲取过程,它发人深省,引人向前,是提升人们生命品质的阶梯。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将积极主动地走上诵读经典的发现之旅,学习经典,激励自己奋发向前。(文: 王娟/王雁楠   图:孙滢洁  审校:李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