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外语系翻译系列讲座之新时期认知翻译简论——语用与翻译的认知观

  • 刘文彬
  • 2018-12-17
  • 1130

       2018年12月14日下午,资深翻译家李亚舒教授受邀莅临国科大外语系,为外语系师生做了题为“新时期认知翻译简论——语用与翻译的认知观”的专题讲座。外语系孙丽冰副教授主持讲座。
       李亚舒教授现已82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在此次讲座上,这位“80后”翻译家一开始就表达了重回母校的喜悦之情,回忆了自己的求学生涯,还平易近人地称呼在座同学为学弟、学妹。李亚舒教授表示,自己是李佩先生的学生,一举一动都要向先生学习。因此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交流期间,坚持站着与同学们沟通。
       首先,李教授介绍了国家要构建“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等教育聚集地”的要求,特别是建设“中外文转化和科技信息自动翻译中心”服务的重要意义。
       其次,李亚舒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讲解了语用与翻译的认知观。
       1. 因繁就简
       李教授说,认知科学是在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和语言学深入发展的推动下产生的。认知理论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隐喻翻译观成为翻译认知论的热点话题。对这门新兴学科,我们应早日理清思路,在理论上提倡因繁就简,认真在翻译实践上多下功夫。
       2. 语用差异
       语用差异关联到语境、思维、联想、语法、语言、文化等多个方面。李教授通过实例,用“毛泽东的话语艺术”来说明“语用”理解的差异。
       3. 语用翻译
       李亚舒教授指出,我们从认知的角度来谈语用翻译,既不能忽视中外名家的“翻译”思维,又不能不扩大自己的视角空间,否则翻译就会跟不上“语用学”新学科的发展形势。李教授还说,译者自身如若母语根基肤浅,外语也不精通,文化基础薄弱,要想译好寓意深厚的话语,自然会困难。
       4. “语用”人才
       李教授表示,任何一个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依靠人才,希望中国的哲学家也像美国的C•W莫里斯和R•卡纳普一样关心语言发展。他鼓励青年学子多看书学习,勤奋自勉成才。
       李教授还与国科大师生共同缅怀了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李佩先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为李佩先生撰写的文章,讲述了自己与李佩先生共事的时光,让国科大外语系师生感触良多。
       在讲座的最后,李亚舒教授与国科大外语系师生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文/张雅楠 图/王寅春)

主讲人简介:
李亚舒教授曾任中科院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译协副会长、科技翻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翻译》杂志主编、中科院外事局翻译、中科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翻译部主任。长期从事楚国文化、中外文化对比、科学翻译理论及翻译史的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及其组织管理的研究,并受聘为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和省译协的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