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系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及主题党日活动

  • 安贞贞
  • 2022-03-28
  • 4305

  2022年3月18日下午,国科大外语系教工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大会由支部书记刘彬老师主持。刘彬书记代表支部委员会向支部成员做了2021年度工作总结并对本次民主评议活动的要求做了具体说明,随后进入评议阶段。首先,支部成员们对照支部工作整改台帐所提出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查摆和分析,同时也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之后,支部成员就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此基础上,通过无记名投票,对支部27名正式党员进行了等级评定。

  评议活动结束后,作为支部的特色活动,也是一次主题党日学习活动,龚世琳老师做了题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知识分子的合作与对立兼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的讲座。讲座中,龚世琳老师围绕《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和发展,为各位党员教师梳理了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派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合作与分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

  龚世琳老师参照陈平原教授的《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一书将《新青年》杂志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至1917年初。这一阶段的《新青年》带有强烈的陈独秀个人色彩,主要刊登时事报道和政治评论。第二个阶段是1917年1月至1920年春。1917年1月,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迁至北京。由此,《新青年》从陈独秀独办变为了以北京大学为依托的同人杂志,即由志趣相投的知识群体共同编辑的杂志。除了青年旗手胡适之外,先后有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鲁迅、周作人等加入“文学革命”的浪潮。但《新青年》的多元共振表象之下也潜藏着分歧。为了调和不同学人的兴趣和立场,《新青年》第六卷成立了由北大教授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六人组成的编委会,实行轮流主编。但这些举措并未彻底解决学人间的分歧。最终,《新青年》在南迁中逐步结束了第二阶段的众声喧哗,转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其发展也进入第三阶段。1920年春,陈独秀携《新青年》编辑部南下,此后的《新青年》主要侧重宣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倾向于实际的政治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和宣传的基础。

  龚世琳老师以史为据,以文本为依托,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我们梳理了背后的风云变幻和时代呼唤,展现了有识知识分子和青年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追求真理和进步的发展历程。

  讲座之后,外语系教工党支部第一、第二党小组分别在刘彬组长和于华组长的带领下就“新文化运动”,“新派知识分子”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等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和心得。

(文稿:龚世琳;照片:钱玉彬,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