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外交流,弘扬科学家精神——外语系学生为国际学院活动提供口译服务

  • 安贞贞
  • 2023-10-18
  • 2038

  2023年9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学院主办的“中外学生学习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在雁栖湖校区和玉泉路校区举办。国科大外语系英语口译专业的6名研究生为国际学院的80余名外国留学生在活动现场提供了口译服务,保障了活动的顺利举办。外语系学生在口译工作中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得到了国际学院师生的称赞。


图1 留学生在“两弹一星”纪念馆前合影

  “中外学生学习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旨在帮助留学生了解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和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9月26日上午,留学生们在国际学院老师的组织下参观了“两弹一星”纪念馆和校史馆,外语系英语口译专业学生张奕欣和赵俚琴、周静和唐昊伟分别担任纪念馆和校史馆的现场翻译,闫晗、覃伟、唐子涵观摩了活动。

图2 颜教授在讲座中

  在“两弹一星”纪念馆担任口译的张奕欣同学说:“在短时间内对某一领域有一个相对细致的了解对于译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次任务的译前准备时间非常紧张。活动前一天下午,我们拿到了十几页的讲解内容,需要快速进行译前准备。但事实证明,译前准备越全面,越有利于翻译发挥。另外,我认为在翻译过程中,灵活变通非常重要。本次纪念馆讲解内容中涉及很多化学、物理领域的专业词汇,如果有些词汇在译前准备中没有覆盖到,现场口译时可结合语境进行概括性翻译。翻译前与讲者进行沟通也很重要,这能够帮助译员明确翻译任务的目标,以达成更好的翻译效果。我和搭档在活动开始前还与讲解员就讲解语速、停顿时间等细节进行了沟通。”

图3 宋玉(左)和边颖(右)为讲座提供现场口译

  当天下午,“走近老一辈科学家”讲座在玉泉路校区举办,外语系英语口译专业研一新生宋玉和边颖为讲座提供了交替传译。本次讲座以“大且恒哉,华罗庚科学激情的力量”为题,旨在讲述华罗庚先生的传奇事迹。主讲人颜基义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退休教授。颜教授于1958年就读于华罗庚创办并亲自授课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系,196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华罗庚先生学术秘书。颜教授身受华罗庚先生多年的教育和影响,一直为华罗庚创导的中国“通天塔”事业不懈努力。本次讲座中,颜教授根据现场听众的特点和需求,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讲述了华罗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彰显了华罗庚先生爱国为民的炽热情怀、孜孜不倦的探索创新和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讲座现场反响热烈,留学生们纷纷与颜教授进行问答互动、合影留念。

图4 留学生与颜教授交流

  对于参与讲座交替传译的两名外语系同学而言,本次讲座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实践机会,以下是她们分享的心得体会。

  边颖:

  通过这次口译实践,我归纳了一些实战经验。在与外语系口译老师赵竹轩进行交流后,我对本次实践的口译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我反思了与演讲者译前沟通方面的不足。作为翻译服务提供者,译员有必要在活动前和讲者提前进行沟通,这有利于双方在活动中的相互配合。通过与赵老师的交流,我认识到会前与相关参与方的沟通可以避免因为疏忽和误会闹乌龙,保障会议口译的顺利进行。其次,我体会到译前准备的重要性。本次活动中,主讲人提供的PPT中存在较多古文风格的表述及四字格短语,如“大哉,数学之惟用”“立德立言 无问西东;又红又专 科学高峰”“天下之学,何如此学;天下之乐,何如此乐。”类似的汉语表述可以生动地传达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但在英文中要想译得出彩,是需要在译前下一些功夫的。再次,我体会到在翻译过程中要做到随机应变,不能太过依赖PPT上的文字。因为颜教授即兴发挥的内容比较多,叙述的顺序也与PPT大不相同,所以翻译还是以现场记忆为主。颜教授有留学背景,他本身就有着良好的英文基础,因此他在演讲中也会夹杂一些英文词组,作为译员需要注意在相关词汇的使用上与讲者保持一致。此外,颜教授回忆往事时,每当讲到动情之处会在讲台来回踱步,或是起身离开麦克风来进行动作展示。这时候声音会比较小,就需要我更加全神贯注地听,还要注意通过口型来大致判断演讲内容。最后,在讲座结尾部分“华罗庚精神寄语”的环节,颜教授情绪高涨,语调激昂,还没等到翻译,留学生就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因此,作为口译员,我也需要用非常富有感染力、情绪饱满的语调来进行翻译,让讲座完美收官。在口译技巧方面,我体会到有时不能过于依赖笔记符号。因为在会场上,虽然语句之间停顿比较少,但是颜教授话语的逻辑性很强,因此可以通过把握发言逻辑来辅助短时记忆。在实战中,我深刻体会到留给我的反应时间并不是很多,能够迅速记忆演讲者的话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会议结束之后,我凭着印象回看自己的笔译符号,再次进行了复盘练习。凭着记忆,我能够感受到我的现场翻译还存在一些不足。虽然讲座结束后我和宋玉同学都获得了留学生的好评,但是翻译中仍然存在些许遗憾。我会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继续精进。

  宋玉:

  这是我的第一次可称作会议口译的实践,总体而言体验感很好。其实在决定接下这个翻译任务的时候,我有点紧张,因为我害怕自己不能圆满完成任务,所以我做了很久的译前准备,查了很多资料。我在现场的正式工作只有45分钟,但在活动前准备了大概8小时,因为我总是感觉准备得还不够到位。我想这也是口译从业者的常态。对待口译要秉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这与本次活动的精神内核不谋而合。虽然讲座开始前我有点紧张,但开始后一两分钟我就放松多了,主要是因为颜教授对译员非常友好。他语速适中,会专门给译员留出口译的时间,有时还会与译员眼神交流,甚至在译员翻译完一段后会点头表示认可,这都给了我自信,让我最终能比较圆满地完成任务。本次活动为自己将来的口译学习指明了一些努力方向。会后,不少留学生对我们的工作表达了认可和感谢,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

 图5 边颖(左)、宋玉(右)和颜教授合影

  除了在口译学习方面的感悟,参与本次活动的外语系同学也被活动所彰显的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深深触动。他们炽热的家国情怀和对科学事业的矢志不渝都将激励着年轻一代在未来的求学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奋勇争先。

  在本次“中外学生学习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中,国际学院何菲老师和外语系赵竹轩老师为参与口译实践的外语系同学提供了支持与指导。在外语系同学的助力下,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外语系的同学们也同样收获满满。他们利用这个宝贵的机会将课堂所学融入实践,为今后的口译学习积累了实战经验,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相信同学们通过日积月累的踏实学习,在未来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文/图:宋玉、边颖

审校:孙丽冰、赵竹轩